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一起来救人 湖南两名“90后”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时间:2023-04-01 07:50
    同是“90后”医生,一个中医、一个西医,缘分让两人成了“兄弟”和“战友”,一起来救人!12月30日上午,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易医生和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李医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各捐献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挽救两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他们用热血为生命助力,用“医者仁心”诠释大爱,传递着生命新希望,分别成为湖南省第748例和第7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两次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同意捐献

  1993年出生的易医生来自岳阳市,目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早在学医时,他就有强烈的意愿要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便在一次无偿献血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3月份,当接到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电话,告知他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易医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遗憾的是,当时那位患者病情恶化快,没有等到移植的机会。没想到,今年11月份,易医生再次接到电话,他又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了。

  “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光荣的事情。我从事的就是救死扶伤的职业,非常清楚患者的痛苦和绝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尽力帮助他们!”易医生说,身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救人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得知捐献的对象正在自己规培的医院就医,易医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总感觉“他”就在身边。“希望他能鼓起勇气战胜疾病。”虽然满怀见面的期待,但易医生还是坚守原则,期待他康复后,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允许见证下,再与其见面。

  “冥冥之中是一种缘分,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救活他”

  1990年出生的李医生是湘潭人,目前在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李医生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2017年,他在医院组织的职工献血活动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11月份,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符时,他立即同意捐献,但没有告知家人。“能配型成功,冥冥之中是一种缘分,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救活他。我们学医的深知生命的可贵和这种缘分的难得,这挽救的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李医生坚定地说。

  直到做完体检确定捐献的前几天,李医生才和家人说明了情况。湘潭市红十字会还主动邀请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与其父母交流,打消二老的担心和疑虑。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道义所在。”李医生说,这辈子能够实实在在去“救人一命”,非常荣幸,“希望他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一起加油,用身体力行向社会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挽救更多的生命。”躺在捐献床上,李医生比划着手势向“兄弟”易医生加油打气。

  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捐献,两位医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当晚将被移植到患者体内,带去生的希望。

  2020年我省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99例,位居全国第四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唯一方法,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到配型相同的供体,其概率在1/100000—1/10000。

  湖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主任张赞介绍,大家口中的捐赠骨髓,实际上捐献的是正常人不到1%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与献血相似,且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的,一般不影响健康。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会给捐献者带来痛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全国大部分省份捐献基本暂停。我省积极协调采集医院,为志愿者开辟捐献“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及时安抚疏导志愿者心理,在广大志愿捐献者的支持参与下,全年造血干细胞捐献99例,是全国为数不多捐献量不减反增的省份,捐献量位居全国第四。

  (按照供患双方信息保密原则,捐献者均采用化名。)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