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湖南在线 >

兄妹三人44年后再合影:桥依旧,城已新 他们见证长沙市中心发展变迁

时间:2021-08-19 03:31
  
大约在1975年夏天,谢安沙(左)、谢安娜(中)和谢安烈三兄妹在橘子洲大桥前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2019年9月17日,三兄妹登上橘子洲再次合影,背景除了有橘子洲大桥,还有长沙的地标性建筑——国金中心。图/实习记者张云峰

70年砥砺奋进,70年岁月如歌,70年日新月异,70年正当青春。

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如同被时光封存的画面,层层铺开,诉说着一个个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这些年的历史变迁。潇湘晨报从今天起推出“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通过新旧两张照片对比,呈现每个鲜明个体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触。如果你有这样的老照片,愿意故地重拍讲述你的感触,欢迎联系我们。

一张黑白照片上,三个人靠着栏杆站立,他们身后是橘子洲大桥,桥下是湘江和橘子洲。

今年58岁的谢安沙和两个妹妹都在五一广场一带出生、成长、工作,他们大约在1975年拍了这张照片。他们见证了44年来长沙市中心的点滴变化。

舅舅带回相机,三人合影

谢安沙回忆,大约在1975年夏天,舅舅从沈阳回长沙探亲,带回来一台相机。这在当时还是一个稀罕物。舅舅带着谢安沙三兄妹来到湘江旁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1972年才建成通车的橘子洲大桥(当时叫湘江大桥,后称湘江一桥,现名橘子洲大桥)。二妹谢安娜站在中间,站在最前面的是最小的妹妹谢安烈,当时她才六七岁。

9月17日下午,三兄妹又回到老地方,拍了一张照片。谢安烈调侃道:“现在我是最胖的了。”他们这些年一直生活在五一广场附近,哥哥几个电话就能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40多年前的那张照片里,谢安烈扶着的栏杆被加高了,新修了遮阳棚顶,不远处还有工人在施工,这个城市仍在发生着变化。

当年买电影票提前两个月找人

在五一广场生活了近60年,谢安沙眼见很多房屋拆旧建新,“现在这附近的房子几乎没一个是我们小时候的了”。一家五口住了20多年的五一西路56号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拆除,变成了现在的五一新干线。

谢安沙说,他们对湖南剧院印象很深。湖南剧院建于1954年,距离谢安沙家不远,有三层楼,样式方正,儿时的谢安沙常和伙伴们在这里跑上跑下捉迷藏。1999年,湖南剧院在五一路拓宽工程中被拆除。

在谢安沙上学期间,看电影还是一种奢侈的娱乐活动,当时大人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十几元钱,想买冰棒的孩子们为了节省一分钱得翻越一道围墙,但还是愿意攒钱去看一场票价两三毛钱的电影。“当时电影票都是很难弄到的,常常在国庆前两个月就要开始找人帮忙买票”,谢安沙说,当时的电影不多,一部能看好几遍,让谢安沙最痴迷的一部电影是《英雄儿女》,看了不下10次。如今,影院多了,看电影非常方便,还能手机选座购票。

瞒着爸妈到五一广场跳交谊舞

对于五一广场,谢安娜也有不一样的回忆。大约在1979年,五一广场的中心还矗立着一座语录碑。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不知从哪一个夜晚开始,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录音机在语录碑旁跳交谊舞。1980年,谢安娜高中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每晚吃完饭后也去跳交谊舞。

当时的父辈对于交谊舞还无法接受,谢安娜只好偷偷跑去广场,当父母在家说“去广场上跳舞的都不是正经人”时,她便在一旁默不作声。可没瞒多久,谢安娜跳交谊舞的事还是被父母发现了,挨了好几次骂,但她还是一有机会就跑去广场。

一直到1987年,谢安娜结婚生子,家务琐事让她无暇跳舞。今年年初,谢安娜从会计岗位退休,孩子也参加工作,她没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但开始练习太极。

“当时的邻里关系特别好,吃饭的时候每家都把桌子摆在门口,我们端着碗去串门”,谢安娜回忆起童年生活时充满怀念。谢安沙记得,儿时每年春季,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岳麓山郊游,那时湘江上没有大桥,去河西只能坐轮渡,中途还要下船,步行横穿橘子洲。2014年,地铁二号线开通后,河东到河西耗时不到五分钟。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 王佳箐 长沙报道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