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在线 >

改在群众心坎上

时间:2020-01-13 09:42
  2019年,金华市紧扣群众所盼、企业所急、发展所需,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质增效扩面,取得了一批惠及面广、群众企业满意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成果。“无证明城市”“一件事”联办、企业开办“零见面”、“三无大厅”、互联网+监管等改革举措成为浙江省改革亮点。从“群众跑”到“数据跑、干部跑”,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机关部门则经历了一场作风大锤炼,政府履职和权力运行正在全面转型和彻底重塑。“最多跑一次”改革并未止步,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跑。金华市委书记陈龙同志提出,金华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地市。围绕“两优一高”目标,2019年金华市以改革姿态拼搏实干、争先进位,勇当改革发展排头兵。

便民服务重大改革,为群众带来更好的办事体验

一是全域打造“无证明城市”。通过数据查询、直接取消、告知承诺、部门核验四种方式,累计清理各类证明4052项。建成全市统一的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配有证明数据项332项,涵盖全市1500个查询和出具证明机构、37895名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用“数据跑”“部门跑”代替“群众跑”,取消各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奇葩”证明,现在在金华全市范围内,群众到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办事,不用再提交证明,过去那种群众跑来跑去开证明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如去年5月,有一位在内蒙古生活的金华东阳人张保才,在内蒙古申请城乡低保时,那边提出需要提供东阳的车辆管理、房产管理、市场监管、社保等部门证明材料,他通过手机找到了东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明了自家情况,东阳市行政服务中心看到留言后,只用两天时间就全部办齐并邮寄给他,没让他花一分钱,也没跑一个部门。这项改革,不仅得到企业群众高度拥护点赞,也得到司法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央视、新华社及省内外主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点赞这项改革是“无证明、为人民”。

二是推进41+N“一件事”改革。“一件事”改革,就是群众办事从每个部门“跑一次”,向整件事全流程“跑一次”甚至“不用跑”升级,真正办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反响热烈、高度点赞。今年重点推进41+23项个人和企业“一件事”改革,其中个人24项,涵盖出生、上学、就业、婚育、置业、救助、就医、退休养老、殡葬 9 个重要阶段;企业17项,涵盖商事登记、获得场地、员工招聘、生产经营、权益保护、清算注销 6 个重要阶段;金华特色“一件事”23项,包括犬类饲养、工伤办理等。其中,金华市退休、出生、工伤、助残、退役军人、逝者身后事、新生入学、收养登记等“一件事”领跑全省。“一件事”改革,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同,极大提高了办事便利度。

三是全省首推“三无”办事大厅建设。在全市范围推行“无证明、无证件、无复印”大厅,一年来办事大厅共为群众企业办理“无证明”事项21.93万件、“无证件”事项5.33万件、“无复印”事项100.75万件。如群众到窗口办事时,忘带证件情况时有发生,现在通过“刷脸”就能当场办。并尽量推进无纸化,让办事群众携带的材料大幅减少,“一身轻”实现“最多跑一次”。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解决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是打好“10+N”便利化行动组合拳。围绕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用电报装、用水报装、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网络报装、获得信贷、纳税、企业注销、办理破产、知识产权保护等指标事项,推进减环节、优流程、缩时限,每季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互查互比互学活动。

二是企业开办“零见面”做法在全国推广。运行全省首个企业开办“零见面”平台,以前企业开办,要拿着一大堆材料跑多个部门,要两个星期。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控设备申领一体化服务,企业登记平均用时不到60分钟,各个环节提交材料由改革前的17份减少至6份,A4纸用量减少三分之二。目前,金华市新设企业网办率达98.8%,全程无纸化占76.3%。

三是深化“标准地”改革。实现区域评价、地质勘探、“五通一平一围墙”等工作由政府在地块出让前全部完成,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创新“标准地”数字地图招商模式,全面推进“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截至12月底,全市出让标准地289宗,总面积7688.5亩,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出让。

四是“互联网+监管”全面推广。创新“信用监管”“联合监管”等监管新模式,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监管成本最优、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截至目前,全市激活使用“掌上执法”账户5271个,掌上执法检查106.84万户次,数量占全省比重达41%,人均检查次数203次,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是打造网上中介超市2.0版。进驻网上中介超市的中介机构达1106家,全年服务企业项目10118个,为企业节约资金1.26亿元%,中介服务提速近60%,网办率达100%,有效推动涉审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加强改革延伸扩面,推动“最多跑一次”从政务走向全域

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公共场所延伸。在全市确定了13个人流量大、群众关切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公共场所,开展示范性创建工作。市本级方面,重点推进金华市中心医院创建“最多跑一次”示范性医院。在这过程中,广泛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聚焦“交通停车、就医流程、医疗服务、医疗资源配置、人文关怀”等五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方面,制定工作方案,实施32项改革任务。

二是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实现147个乡镇(街道)、3198个村(社区)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点)的100%全覆盖。配备自助机262台,全年组织乡、村级代办员培训10万多人次,为基层群众代办事项130多万件。同时,推进社保、企业开办等事项在公共场所“就近办”,如市场监管部门在银行网点部署营业执照申报自助一体机80台,人力社保部门在银行和邮政网点设立代办点368个。

三是推进“最多跑一次”向机关内部延伸。市本级机关内部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9.8%,高频事项100%实现,网办率78.54%,机关内部办事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撬动各领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推进金义都市区共建。实施年度重大共建项目5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项,金兰、金武快速路,都市区供水一体化,人社业务全市通办,医保刷卡互联互通,市民卡应用扩展等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群众对都市区共建的获得感。如:义乌人喝上了浦江的水、兰溪人也能同城同价喝上市区的优质水;磐安的农民到都市区大医院就医都可以直接刷卡结算;全市范围内毗邻县市的城际公交也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义乌国贸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累计有1项国家级、11项省级、15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试验区,形成了超过100项试验区创新案例和经验。保税货物集拼转口、义新欧转口、退运货物转口额已突破2000万。设立进口市场孵化区,35个国家馆已开业。

三是社会治理各领域改革成果显著。推进民情民访代办制,全市共建立县级代办服务中心10个、镇村代办站3376个,代办民情民访27515件。创新“信义金”应用,发放“信义+贷款”314笔,贷款总额7537万元,金华公共信用评价优良企业占比达97.2%,位居全省第三。医保领域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全国首创“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制度,其中报销金额最高的武义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潘某报销金额达128.53万元。

四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华改革经验。新获批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市、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城市、东阳花园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等9项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义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东阳公立医院改革2项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金华“一带一路”建设、义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健全一把手抓改革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改革没有局外人”氛围

一是建立“一把手体验”工作机制。明确市县两级部门一把手,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或陪同办事方式,每年度体验本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一次以上、高频事项三次以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每年度体验本地“最多跑一次”事项三次以上。今年以来,全市共有521名一把手参与体验活动,体验办事事项981项,检视问题961个,整改问题650个,营造了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是推进“开门搞改革”。面向全社会征集改革“金点子”8700多条,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也通过各类形式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如市政协邀请15名委员和群众代表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现场“问政”部门一把手,提出问题13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逐项整改,得到企业和群众代表高度认可。

(周星亮)

------分隔线----------------------------
推荐内容